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| “溧阳1号公路”的建设

自在溧阳 2021-07-26 09:00

2017年12月1日,在首届“水韵江苏”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式上,“溧阳1号公路”被正式命名为“首批江苏省旅游风景道”。

2016年11月,在谋划“十三五”发展时,溧阳市提出了建设“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”的目标定位,着力打造“美音自在溧阳”的城市形象。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2800公里,全市175个行政村及中小学、医院、敬老院等全部建成了6米以上的沥青(水泥)道路,所有15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4米以上沥青(水泥)道路,百姓“出行最后一公里”得到了进一步贯通,国家、省级层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相继在溧阳召开,溧阳市先后创建成为全省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(市)和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(市)。

如何让“最美”更好地贯通展示出来,溧阳市从推动全域旅游开发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,立足全市乡村旅游现状,把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的新载体,结合“四好农村路”创建,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特色化旅游公路体系,积极探索“交通+”,将“四好农村路”作为常规动作,把旅游公路作为亮点推进。2017年3月,溧阳正式启动旅游公路建设。在建设过程中,充分考虑如何让市民和游客走近山水田园,亲近自然,更好地共建共享最美生态。坚持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先决条件,“溧阳1号公路”尽可能地采取“原路利用”的方式,路形不求太平坦,顺岗就坡、起伏别致;路线不求太笔直,随弯就势、曲径通幽;路面不求太宽阔,既能快进、更宜慢游。

2018年9月29日,全长365公里的“溧阳1号公路”顺利通车。按照“全国一流、全省示范”标准,聚焦“自在驾行、畅游溧阳”主体,以“四好农村路”为载体,以溧阳境内的“三山(南山、曹山、瓦屋山)两湖(天目湖、长荡湖)”为中心,融入生态涵养、全域旅游、文化传承、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,对内串联全市主要景区、景点和98个行政村、312个自然村、联接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、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,对外通达周边7个县(市)。自此,在红黄蓝三色线的指引下,“溧阳1号公路”激活了全域旅游的整盘棋,将田园、乡村、景区和茶舍串成线、连成片,实现游客与优质山水资源的无缝对接,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强磁场。

依托“溧阳1号公路”建设,在公路沿线规划布局了一批精品酒店、民居民宿,设置30座“溧阳茶舍”,打造了60余处房车营地、驿站、驿亭和观景平台。高标准、艺术化设置“1号公路”沿线旅游标识、标志和标牌,规划布局了86个共享汽车出行点,并将沿线景区景点、驿站以及特色产品、乡土文化、交通出行等旅游信息整合到“自在溧阳”手机APP平台,为游客提供最贴心暖心、最快捷便捷的服务。2019年2月15日,“溧阳1号公路”和“1号旅游公路”两个注册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。由溧阳市交通部门申请的三色线、1号公路品牌 logo也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著作权保护。2019年5月9日上午6时55分,一列带着溧阳城市Logo——“溧阳1号公路”字样及红黄蓝三色彩虹线的高铁列车从杭州东出发,驶上了去往北京南的京杭大动脉,意味着“溧阳1号公路”品牌拥有了一张崭新的“流动名片”。


来源:溧阳市融媒体中心

编辑:陈丽华